大眾網(wǎng)
大眾網(wǎng)記者 楊濤 王學濤 報道
時代涵養(yǎng)教育家精神,時代也在呼喚大先生。
為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(nèi)涵,展現(xiàn)新時代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讓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,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推出“教育家精神百人談”獨家策劃。
本期,我們邀請到的是濟南外國語學校校長林寶磊。
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校長的靈魂底色與行動綱領(lǐng)。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“以生命喚醒生命”的使命感與責任感。它不僅是傳道授業(yè)解惑,更是塑造品格、點燃理想,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。在濟外,我們始終踐行“全人教育”理念,讓每個孩子都成為“發(fā)光體”。校長當以教育家精神為鏡,做理念的布道者、制度的革新者、師生的燃燈者。
“特有”一詞,源于中華文明賦予教育者的文化基因。從孔子“有教無類”到陶行知“生活即教育”,中國教育家的精神始終與家國情懷、知行合一的傳統(tǒng)血脈相連。濟外一直踐行“用世界語言講中國精神”,正是對中國教育家精神的獨特表達——既深植文化根脈,又勇?lián)鷷r代使命。
弘揚教育家精神,我認為要做到這幾個方面:理想信念錨定辦學方向,以“為黨育人”校準價值坐標;道德情操涵養(yǎng)校風,以清廉治校抵御功利侵蝕;育人智慧破局創(chuàng)新,將學科知識與真實問題鏈接;躬耕態(tài)度踐行“一線法則”,用腳步丈量課堂、用數(shù)據(jù)診斷教學;仁愛之心守護教育溫度,讓弱勢學生被看見、特殊天賦被成全;弘道追求超越校墻,以人才培養(yǎng)反哺社會進步。
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是我的精神坐標。于漪用“一輩子做老師,一輩子學做老師”的承諾,詮釋了教師職業(yè)的終極價值,包含著強烈的時代回應(yīng)意識。濟外堅持以師立校,以生為本,堅持“致力于每一個生命的精彩成長”的理念,讓生命與使命同行,培養(yǎng)符合時代發(fā)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。
于漪老師說過,“我甘愿做一塊鋪路石,讓中青年老師‘踏’過去?!睗庖恢敝铝τ谥魄嗄杲處煶砷L,為青年教師“賦權(quán)、賦能、賦情”。在濟外,每個教育理想都能找到扎根的土壤。
責編:王學濤
審簽:路時川
責編:王學濤
審簽:路時川